发病症状
最先出现发病症状的部位一般就是根部,随后茎基部会变为褐色并且伴随软腐症状,表面也会长出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。当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圈之后,幼苗就会逐渐出现萎黄状,最终枯死。如果是在成株期出现白绢病,会直接从茎基部开始,当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完全覆盖病部后,就会逐渐蔓延到植株中下部茎秆,尤其是在分枝。植株间蔓延速度最快,如果土壤潮湿郁蔽,病株周围的土壤也会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体。到了发病后期,菌丝体中会出现球状菌核,叶片变黄,边缘焦枯,最终枯萎。
发病规律
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,萌发菌丝会从植株茎基部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,进行繁殖为害,进而引起根茎发病、腐烂。病菌会随着土壤、流水、种子传播,一旦侵入植株,病菌就会连年积累,以后很难防治和根除。连作花生田发病较重,轮作田发病较轻。前茬作物是水稻或者其他禾本科作物的发病轻;前茬作物是烟草、马铃薯、甘蔗、甘薯等感病作物的发病重。湿度大、透光差的田块,发病较重;沙土壤发病重,黏土地发病轻;地势较高的发病轻,地势较低的发病重;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,发病较重。
防治措施
(1)科学选种:要选择适合本地的抗病高产花生品种,比如花育23号、唐油4号等,我们在引种时,务必注意不能从病区引种,避免种子带菌。在播种之前,做好种子发芽试验,带皮进行阳光下晾晒消毒,精细脱果皮,筛选合格种仁,选择优质杀菌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。
(2)轮作倒茬:针对多年重茬的发病地块,一定要采取2年以上与谷子、高粱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轮作倒茬。针对山坡薄地,播前需要适当增施有机肥;对黏重土壤地块,要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客土加沙改良土壤。
(3)药剂防治
药剂拌种:推荐用种子重量0.5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。
喷药:在发病初期,及时喷施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、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、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、20%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-1200倍液,每株喷淋药液100-200毫升。
灌根:在花生的结荚期,要用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灌根,或者是用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等药剂交替喷雾2-3次,间隔7-10天喷一次,注意喷匀淋足。
花生白绢病一旦发生,损失往往十分惨重,我们应该树立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做好标准化生产,科学化管理,将花生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。